可持續發展管治
GRI 2-9, 2-11, 2-12, 2-13, 2-14, 2-16, 2-17, 2-23, 2-24
HKEX 強制披露規定
可持續發展管治
GRI 2-9, 2-11, 2-12, 2-13, 2-14, 2-16, 2-17, 2-23, 2-24
HKEX 強制披露規定
可持續發展管治架構
太古地產的可持續發展管治框架建基於良好的企業管治及崇高的道德標準
我們旨在透過「2030可持續發展策略」,在所有層面的業務決策過程中綜合考慮經濟、社會及環境因素,令管治框架更穩健。
可持續發展溝通及參與委員會
可持續發展溝通及參與委員會負責識別並按優先次序開展「2030可持續發展策略」的溝通及參與方案,並負責監察有關方案的推行。溝通及參與委員會由太古地產副董事 — 公共事務出任主席,成員包括來自公司不同部門的代表。
委員會於2024年優化公司聲譽管理策略,涵蓋各主要持份者,包括政府機構、媒體及社區組織。這套策略建基於四大支柱:
  1. 政府關係:加強與政府機構合作和溝通,藉此推動可持續發展措施及政策。
  2. 媒體關係:提高公司的媒體曝光率,向公眾展示我們的可持續發展和相關工作成果。
  3. 內部溝通:在公司提倡公開透明、積極投入的文化,確保所有員工均了解我們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並參與實踐。
  4. 社區互動:與業務所在的社區建立緊密關係,宣傳太古地產的可持續發展計劃,聽取社區人士的寶貴意見。
按此查看委員會2024年工作成果。
董事局
我們的董事局負責制定和批核公司的「2030可持續發展策略」。董事局也審議及批核可持續發展報告、重要性評估結果、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政策和目標。實踐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實施日常營運的策略由環境、社會及管治督導委員會負責。導委員會並向董事局匯報重大的可持續發展議題以及2025年和2030年關鍵績效指標的達標進展,定期在每次董事局會議商討。
董事局也負責監察我們的風險管理架構,以及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社會及管治的相關風險與機遇,包括與氣候及自然相關的風險和機遇。太古地產亦透過審核委員會及企業風險管理(ERM)系統,全年定期進行各種風險識別、分析和檢視管理程序,包括企業風險登記冊(CRR)記錄摘要。
環境、社會及管治督導委員會
環境、社會及管治督導委員會是行政層面委員會,由公司的行政總裁擔任主席,其他成員包括財務董事及六名來自人力資源及行政、物業營運管理、工程項目、公共事務、設施統籌及可持續發展部的策略領導。環境、社會及管治督導委員會其中一名成員為公司的獨立非常務董事,該名成員同時亦擔任審核委員會主席一職。
行政總裁每年均會檢討環境、社會及管治督導委員會的人事組成,確保委員擁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及經驗,取得適當平衡從而取眾之長。行政總裁亦可視乎情況,任命公司內外任何人士加入環境、社會及管治督導委員會。
該委員會主席會視乎情況,向公司董事局匯報可持續發展事宜。環境、社會及管治督導委員會按照2025年3月更新的職權範圍履行以下職責:
  1. 檢討公司就環境、社會及管治事宜制定的環境、社會及管治策略(ESG策略),及就必要修訂提出建議,並負責檢討各工作小組提出的目標或重大措施。
  2. 確保公司依照ESG策略營運業務及推行措施。
  3. 檢討公司在落實董事局已批核的目標或工作小組建議推行重大措施的年度表現。
  4. 檢視推行ESG策略時遇到的相關重大風險、機遇或投資。
  5. 緊貼環境、社會及管治相關的市場動態和最新監管規例。
  6. 監察內部碳定價機制和項目審批,並且檢討已批准項目的表現。
  7. 審議可持續發展報告、重要性評估、具有重大財務影響的可持續發展相關政策和目標,以進一步提交董事局批核。
  8. 透過主席向董事局匯報關於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社會及管治的重大事項。
可持續發展工作小組
「2030可持續發展策略」每個支柱下分別設有一個工作小組。2024年,以下六個可持續發展工作小組繼續推展各項關鍵績效指標,並推進每個支柱的2025年及2030年目標:
  1. 社區營造工作小組,由董事 — 辦公樓業務擔任主席。
  2. 以人為本工作小組,由董事 — 人力資源擔任主席。
  3. 夥伴協作工作小組,由副董事 — 工程項目(香港及東南亞)擔任主席。
  4. 環境效益工作小組,由總經理 — 設施統籌及可持續發展擔任主席。
  5. 經濟效益工作小組,由財務董事擔任主席。
  6. 可持續發展溝通及參與委員會,由副董事 — 公共事務擔任主席。
每位工作小組成員均經過仔細挑選,確保他們涵蓋不同背景、專業知識及年資。
可持續發展溝通及參與委員會
可持續發展溝通及參與委員會負責識別並按優先次序開展「2030可持續發展策略」的溝通及參與方案,並負責監察有關方案的推行。溝通及參與委員會由太古地產副董事 — 公共事務出任主席,成員包括來自公司不同部門的代表。
委員會於2024年優化公司聲譽管理策略,涵蓋各主要持份者,包括政府機構、媒體及社區組織。這套策略建基於四大支柱:
  1. 政府關係:加強與政府機構合作和溝通,藉此推動可持續發展措施及政策。
  2. 媒體關係:提高公司的媒體曝光率,向公眾展示我們的可持續發展和相關工作成果。
  3. 內部溝通:在公司提倡公開透明、積極投入的文化,確保所有員工均了解我們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並參與實踐。
  4. 社區互動:與業務所在的社區建立緊密關係,宣傳太古地產的可持續發展計劃,聽取社區人士的寶貴意見。
按此查看委員會2024年工作成果。
董事局
我們的董事局負責制定和批核公司的「2030可持續發展策略」。董事局也審議及批核可持續發展報告、重要性評估結果、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政策和目標。實踐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實施日常營運的策略由環境、社會及管治督導委員會負責。導委員會並向董事局匯報重大的可持續發展議題以及2025年和2030年關鍵績效指標的達標進展,定期在每次董事局會議商討。
董事局也負責監察我們的風險管理架構,以及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社會及管治的相關風險與機遇,包括與氣候及自然相關的風險和機遇。太古地產亦透過審核委員會及企業風險管理(ERM)系統,全年定期進行各種風險識別、分析和檢視管理程序,包括企業風險登記冊(CRR)記錄摘要。
可持續發展政策
GRI 2-23, 2-24
我們自2008年首度發佈《可持續發展政策》,至今一直以此作為公司業務營運的指引。這套政策定期進行檢討,最近曾於2021年更新。政策反映公司深信創造長遠價值有賴於公司業務、供應鏈及項目所在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太古地產的發展項目從構思、設計、建造、營運以至拆卸的各個階段均會持續考慮這些因素。
可持續發展政策清楚訂明我們會妥善保護受公司業務影響的生物多樣性及自然資源,確保可界定和完善管理業務營運對環境造成的所有潛在負面影響。
在環境方面,我們的基本方針符合預警原則1,意指「在存在嚴重或不可挽回損害的威脅情況下,不應將缺乏充分科學確定性作為理由,推遲採取具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環境惡化」。
我們致力以負責任的方法營運,務求保障所有工作夥伴的健康及安全。與此同時,我們竭力成為首選僱主,努力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對所有員工一視同仁及表達尊重,讓他們盡展所長。
1
預警方針載於《環境與發展里約宣言》原則15。
太古地產的政策
為輔助推行可持續發展政策,我們同時設有以下針對各類環境及社會影響的相關政策:
將可持續發展策略融入業務營運
鼓勵員工參與和促進可持續發展表現
鼓勵員工參與和促進可持續發展表現
鼓勵員工參與和促進可持續發展表現
員工的支持是「2030可持續發展策略」賴以成功的要素。2018年,我們修訂了員工工作表現及發展評估(PDR)制度,加強促進員工投入公司的「2030可持續發展策略」。太古地產文職員工的年度工作表現目標繼續配合「2030可持續發展策略」支柱及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願景,並以此作為調整薪酬的依據。我們於2023年推出專為文職員工而設的綜合網上學習單元,課題涵蓋「2030可持續發展策略」所有基本範疇和相關的環境、社會及管治議題。
我們也制定了企業可持續發展表現指標和目標,涵蓋健康與安全和減碳等範疇,並與太古地產行政總裁、相關策略領導及物業組合總經理的酬金掛鉤。總經理各自利用平衡計分卡監察屬下物業組合的能源及水資源管理、員工流失率和培訓時數表現以及能源管理表現目標。
業務整合及預算
業務整合及預算
業務整合及預算
2024年,我們繼續於日常營運中貫徹可持續發展措施,並將其融入香港和中國內地各主要業務部門在資產及功能層面的決策過程。公司各業務部門已將可持續發展因素納入年度預算,並向相關可持續發展工作小組提交預算分配建議。
太古地產於2023年開始在公司試行內部碳定價,藉此界定我們各項投資產生的碳排放潛在影響,並且量化公司業務營運的碳風險,以便完善地重新配置資本,投放適當資源推展低碳及高能源效益投資及活動。此外,內部碳定價亦有助促進跨部門和團隊參與,讓他們將碳減排策略融入業務目標,從而實現共同的減碳目標。
內部碳定價委員會的成員來自設施統籌及可持續發展部和財務部門,共同管理內部碳定價計劃產生的減碳資金,運用資金為創新解決方案融資,以助我們實現科學基礎目標。整體機制和項目審批由環境、社會及管治督導委員會負責監察,確保完善地運用資金以推動具重大意義和影響力的項目。
內部碳定價機制是由碳排放收費與影子碳價組成的混合模型。公司根據上個財政年度範圍一及二營運排放和範圍三商務旅程排放產生的碳排放單位釐定內部碳排放收費,所得資金用於投資其他減碳項目。2023及2024年的碳排放收費為22美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2025年將調整為40美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盡量貼近亞洲開發銀行預測的價格。
影子定價機制可提供更多資料,讓我們掌握旗下業務資本開支相關的碳排放影響,據此調整投資決策流程,以促進減碳目標,同時亦可揭示公司業務隱藏的風險和機遇,以助未來就資本投資作出策略性決策。影子訂價機制適用於造價超出指定門檻或符合指定標準的計劃項目。2023及2024年的影子碳排放收費為50美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2025年將調整為100美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盡量貼近碳價高層委員會預測的水平。
公司已預算港幣35.95億元作為未來三年(2025至2027年)氣候相關項目的開支,當中包括內部碳定價產生的資金。
企業風險管理
企業風險管理
企業風險管理
我們已將與環境、社會及管治相關的風險納入企業風險登記冊,例如氣候及自然相關風險,此外並將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社會及管治因素納入企業風險分析。
我們於2022年展開了企業風險登記冊面板模式和風險評分模型數碼化工程。全新的數碼化企業風險登記冊平台設有更新風險資料、風險評分及風險緩解措施的標準範本,有助促進整個太古集團(「集團」)的基準化分析。2023年,我們優化了系統和報告規程,並且舉行風險工作坊識別地緣政治風險對公司業務的潛在影響。
2024年,我們在兩個業務單位引入數碼化風險登記冊,於香港東薈城及廣州太古滙展開先導計劃,日後將分階段在其他業務單位設立數碼化風險登記冊。
太古地產的管理層將繼續監察和定期檢討各項風險及緩解策略的成效,2024年共進行11次風險檢討,並相應地更新企業風險登記冊所列的風險概況、評級及緩解措施。我們將定期諮詢外部風險顧問,借鑑他們的風險管理經驗,確保我們與時並進,緊貼業界的最佳做法。
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
太古地產矢志將可持續發展因素納入融資機制,並透過綠色金融重申我們實踐可持續發展的決心,致力設計及發展可持續的項目,造福物業用戶及本地社群。
從2018年至今,太古地產先後推行多個綠色金融機制為公司的綠色建築和其他項目融資,包括於2018年1月首次發行綠色債券,其後於2019年7月訂立首筆與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鉤貸款。利率會因應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表現的按年改善幅度作調整。自推出上述機制以來,太古地產因實現預先設定、與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鉤的目標,獲降低所有與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鉤貸款的利率。
2023年7月,太古地產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綠色債券,又稱「綠色點心債」,成為首家公開發行人民幣綠色債券的香港企業,亦是自2019年以來首間重返公開發售點心債市場的香港公司。本次交易亦為香港企業最大規模的綠色點心債發行,共籌集人民幣32億元。綠色點心債所得款項淨額將會為公司現有或全新合資格綠色項目提供資金或再融資。是次發行也突顯太古地產全力支持香港政府推動綠色融資方面的工作,同時促進推廣香港成為全球領先的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中心,以及全球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的願景。
2024年我們發行了總值約港幣69億元的綠色債券,當中包括2024年9月發行人民幣35億元的點心債。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約70%債券及貸款均為綠色金融工具,包括綠色債券、與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鉤貸款及綠色貸款。此外,我們並舉辦環境、社會及管治網上綜合研討會和答問大會,繼續向投資者及分析員提供太古地產可持續發展表現的最新資訊。
太古地產2025年3月發表了第七份年度《綠色融資報告》,載述獲得綠色債券及綠色貸款所籌資金資助的環保項目和其預計量化環境影響,包括節能及節約用水效益、可再生能源產生量和污水管理改善成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