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地產遵照《生物多樣性政策》,在新建發展項目及業務營運中充分考慮自然及生物多樣性並進行相關評估,盡量減低業務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影響。
太古地產於2022年開始擬備適用於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生物多樣性指引》。指引分別於2023及2024年完成,旨在界定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以及公司在香港和中國內地所有新建及現有發展項目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方針。指引闡明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相關法律和規例,以及太古地產可考慮在現有及未來發展物業採取的行動,以在所有階段保護和增進生物多樣性。指引的內容包括各種範例及檢對清單,以助項目團隊及物業辦事處豐富我們旗下物業和新發展項目的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基線研究及生物多樣性調查
生物多樣性基線研究及生物多樣性調查
生物多樣性基線研究及生物多樣性調查
生物多樣性基線研究及生物多樣性調查
生物多樣性基線研究及生物多樣性調查
生物多樣性基線研究及生物多樣性調查
生物多樣性基線研究及生物多樣性調查
生物多樣性基線研究及生物多樣性調查
年內我們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合作,展開為期一年的生物多樣性基線研究,採取年度植物調查和季度動物調查的方式,記錄東薈城、太古城中心、太古廣場及太古坊這四個香港物業組合的生物多樣性和保育價值。
我們在秋冬季度調查中記錄了兩個具有全球保育價值的物種,分別是在太古廣場棲息的全球極度瀕危小葵花鳳頭鸚鵡和在太古坊發現的全球漸危的白頸鴉,這些記錄令人振奮,也顯示兩個地點的戶外綠化空間常有該類物種到訪。
冬季調查亦記錄了兩種不常見的候鳥,包括在太古坊發現的橙頭地鶇和東薈城發現的烏鶲。橙頭地鶇主要生活在閉冠林及成熟的灌叢,被視為受關注的本地物種。報告指出:「它出現在新建的太古中央廣場極具保育意義,顯示這個以模仿自然植被為設計理念的花園已吸引各式各樣的野生動物,可以作為珍稀候鳥的遷飛停竭地。」
在我們的場所中,我們觀察到各種鳥類和蝴蝶的繁殖行為,包括有鳥巢和幼鳥在利用這些區域。值得注意的是,在晚間,我們發現太古坊和太古城中心的夏季調查中,樹上睡覺的珠頸斑鳩數量比白天觀察到的總數還要多。
此外,太古中央廣場的新水池也有許多鳥類到訪,在水池的淺水區喝水或沐浴。
冬季調查記錄了兩種冬季遷徙候鳥,包括在太古廣場發現的黃眉柳鶯和太古坊及東薈城記錄的白鶺鴒,由此可見這些地點是候鳥的越冬地點。
2025年初展開更多調查後,基線研究便會完成,最終報告將提出多項長遠提高生物多樣性的建議以供考慮。
太古中央廣場親自然設計及通連度評估
太古中央廣場親自然設計及通連度評估
太古中央廣場親自然設計及通連度評估
太古中央廣場親自然設計及通連度評估
太古中央廣場親自然設計及通連度評估
太古中央廣場親自然設計及通連度評估
最新落成啟用的太古中央廣場,突顯太古地產致力構思親自然設計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樣性,提供戶外綠化空間供社群享用,促進人與大自然互動。
早於太古中央廣場的設計階段,太古地產便與香港大學一位生態專家合作,評估鰂魚涌區的城市生物多樣性狀況,研究結果令人鼓舞,我們因此精心挑選了超過260種本地和外來植物在園內栽種,藉以提升太古中央廣場和太古花園的整體生態價值,吸引本地野生物種繁衍。
這些綠化設施形成綠色走廊,促進鳥類、蝴蝶及其他昆蟲在太古坊內綠化地帶與鄰近的柏架山和鰂魚涌公園之間穿梭流動。為調查我們的措施是否取得成效,太古地產於2024年聘請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評估和量化太古中央廣場及太古花園如何促進區內的棲息生境連通網路。
是次評估分為三級:社區(鰂魚涌)、地區(東區)和島嶼(香港島)。我們選用了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City Biodiversity Index)採用的「連通性指標」。
查看更多